中国河北省的地级市
亞洲 > 東亞 > 中國 > 華北 > 河北 > 邯鄲

邯鄲,簡稱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河北省最南端,因邯山至此盡而得名,有「河北南大門」之稱。市境北接邢臺市,東臨山東省聊城市,南界河南省安陽市、濮陽市,西鄰山西省晉中市、長治市。地處太行山脈東麓,華北平原中部,晉冀魯豫四省交界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山地丘陵帶,東部為沖積平原區。滏陽河、漳河、洺河等自西向東流經市境,市人民政府駐叢台區。

了解

編輯

「邯鄲」一詞,最早出現在《春秋穀梁傳》,史載:「襄公二十七年:故出奔晉,織絇邯鄲,終身不言衛。」但是並未說出邯鄲地名的由來,一般流行的說法是顏師古《漢書》註解中引用張晏的解釋:「邯」字來自山名,即古時的邯山;「單」是山脈盡頭的意思,因作城郭名,所以加「邑」(阝耳朵旁)為「鄲」。大概意思是,邯山到此而盡,故名邯鄲。而《後漢書·光武紀》註解也是這樣:「邯,山名。鄲,盡也。邯山至此而盡。城郭字皆從邑,因以名焉。」古稱邯

但是在1965年,山西侯馬市出土了侯馬盟書。侯馬盟書是春秋晚期趙國國君趙簡子與卿大夫之間進行盟誓的誓言文書,盟書中多次出現關於邯鄲的記載和寫法,寫法竟然是「邯丹」。此外,從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其他文物也可以證明,當時關於邯鄲的寫法多種多樣,或作「邯公式」;或作「甘丹」,因為太陽升起時過地平線的那一刻叫甘,太陽落山剛過地平線叫丹,所以邯鄲是日出日落之地,即甘丹;或作「邯單」。所以,張晏《漢書》註解所解釋的『單』是山脈盡頭的意思,不能說明「邯公式」最初始的含義。根據史書和文獻記載以及註解,書中所記載的古代邯山很可能是邯鄲市西北部紫山山峰。因為紫山漫山遍野都是紫紅色的石頭。如果「邯」或「甘」是指當時的邯山,那麼「丹」的含義該是指紅顏色。所以,「邯公式」或「甘丹」的最初含義,有可能是因邯山呈紫紅色而得名了。直到秦代,邯鄲這兩字的寫法才出現並且基本定型。邯鄲這一漢字裏的專用地名,延續了2000多年,從未更改。

區劃

編輯

邯鄲市現轄6市轄區、11縣,代管1縣級市:

抵達

編輯

航空  

編輯
  • 1 邯鄲機場IATAZTGICAOZBHD)。    

鐵路  

編輯
具體車次以及購票信息請見   鐵路12306
  • 2 邯鄲站    
  • 3 邯鄲東站    

客車  

編輯

交通

編輯

觀光

編輯

活動

編輯

購物

編輯

用餐

編輯

夜生活

編輯

住宿

編輯

通信

編輯

下一站

編輯
經過邯鄲的路線
北京沙河市  N   S  磁縣廣州


城市條目大綱條目,需要更多內容。它有條目模板,但是目前沒有充足的信息。請勇往直前幫助它充實